导语

前几年看到杭州举办了一年一度的自行车公路车比赛的时候,我还挺惊讶的。

我印象中当时更受欢迎的应该是山地车,毕竟山地车在市面上占据了更大的比例。

相对私密性更强一点的美骑网每年都会进行网友对我骑行车型进行问卷调查,我大概翻了翻近年的结果,惊讶的发现到了2021年,公路车拥有比率竟达到了89.5%!

按照这个比例,如果把这89.5%的车友放到一个骑行集体中,那他们很可能会因为不同类型的车型而相互排斥。

因此时时刻刻都面临着发生争吵的可能。

对此我产生了好奇。

那时的我也比较喜欢骑山地车,但这并没能让我找到不喜欢公路车的理由。

经过一些思考和查阅资料后,我明白了其中的一些原因。

这也是我这篇文章想给大家分享的。

在讨论山地车和公路车究竟哪个更受欢迎之前,我认为我们有必要先来了解一下他们各自的设计初衷和特点。

从字面意思来看,“山地车”就是有着专门设计来应对山地环境的车型。

其实严格来说应该称为“山地自行车”,简称“山地车”只是为了方便交流。

根据中文维基百科上对“山地自行车”的定义,这是一种可以让骑行者行走在大部分自然地势上,包括但不限于崎岖不平的山地、树林或草原。

它是自行车的一种,是为越野骑行设计的,为了适应越野特性,山地自行车一般会提供更大的稳定性和抗冲击能力,同时方便骑行者在各类路面上骑行。

而在这种性能上有差异化设计的山地车和公路车之间,一般认为山地车适合在非铺装路面上使用,在路面上使用频率就不可避免的会比公路车更加频繁。

但是这并不能说明山地车比公路车更好,也有着不少人会认为这样说明了山地车“太难骑”了。

实际上,相比于公路车,一些基础配置较低的山地车可能会使得他们在平坦的路段骑行效率较低。

但是只要轮胎宽度足够,路况较好一点的话,还是可以享受到良好的骑行体验的。

而对于公路车来说,它就像是以其名字而闻名一样,对铺装路面上的骑行表现最为优秀。

根据英文维基百科上对“公路自行车”的定义,它是一种为在铺装良好的道路上骑行而设计或改装的自行车。

与山地自行车相比,它更加轻便且具备更低的滚动阻力,但是牺牲了不少稳定性。

这使得它们在中国某些较差的“路况”上非常不好骑行:坑洼、较低的速限、无信号灯或者标线的十字路口等等。

因为这样的缘故,我在了解情况之前对一开始没有选择公路车感到纳闷。

但从我的观察中,也看到了不少原因。

这些原因或许代表着很多中国人的认知。

首先是对中国路况和气候的评论。

有人认为公路车不适合中国的“路况”,主要基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是因为国内的一些人将公路自行车和竞赛联系在一起。

在这种情况下,我也能理解骑友们为什么不愿意选择这样一款拥有特殊肤色身份的车型,他们害怕被误认为自己是在参加比赛。

另一方面,则是更多的人觉得公路车外形比较脆弱,受不了中国天气的“折腾”。

如此一来,他们便选择了越野性能更强一点的山地车。

还有人认为我们的地域性特色也是非常大的原因之一。

毕竟云南有雪山和洱海,而内蒙古有草原和沙漠,甚至还有一些人避开湿滑雨雾天气选择穿越戈壁沙漠,那自然应该是山地车更好应对一些吧?

但是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大多数城市中都有着良好的交通系统道路和甚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大运河,慢慢成为适合骑行的目的地。

这些城市本身就已拥有完善的公共设施,而大运河沿岸还会有着更多基础设施建设,不管在什么样的地形上,都应该有适合骑行者较平坦的道路之外,还有大量供休息使用的驿站和景点供游客游玩欣赏。

这种情况下,在这些地方骑行一定会有着较高质量享受。

因为骑行是运动,因此骑行者一定会在意运动效果。

有人认为这意味着我认为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公路车是因为运动效果最大化。

但是实际上,我认为这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因为无论是山地车还是公路车,它们都能在很多方面满足不同种类的需求。

很多人认为我只认同以速度为主,在这种情况下,我已经改变了山地车的话。

但是实际上,我认为骑友必须首先考虑自己的需求,而不是盲目跟风选择别人推荐的车型。

因此我认为,未来是否能拥有一辆既有山地车越野性能,又有公路车舒适性的混合型车型就是个好主意!

最后我总结了一些对于公路车的不合理看法。

第一种被提到最多的是交叉设计:有人担心他们买了公路自行车后,会因为中国不利于交叉设计导致它们破损坏掉,所以选择了山地自行车。

实际上,中国并没有所谓“交叉设计限制”,我们有着与世界其它地区一样自由开放的国际市场。

所以只要你购买了合适的质量等级,就应该不会出问题。

第二种则是因为一些小事而放弃公路自行车:有人怕丢第三方轮子,有人怕它坏掉自己的衣服,有人怕它会被人盯上……但是实际上,无论选择购买哪种车型都要注意这些问题,只要注意自己的行为,都应该没有问题。

最后一种也是最大的一个,那就是因为了解程度不同:一些新手何尝不知道公路车好,但是因为没有更多接触,就只能选择他们认为好一点的小型车型,这是一种可以理解的选择方式。对于他们,我建议可以主办一些类似于骑行课程或者体验活动等活动,让他们能够真的接触一次体验,清楚他们是否真的合适。

结语

在我看来自行车品牌之间,是否存在争论其实并不重要,我们应该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交朋友而不是敌人。

如果我们让每个人都能开心,就一定会有更多的人加入我们的大家庭,与我们共享出彩生活。

By unknow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